熱烈祝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正式施行
2017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96歲生日,也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以下簡稱《測繪法》)實施之日。《測繪法》是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促進測繪事業發展,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服務,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而專門制定的法律,是按照依法治國的理念,順應現代新技術變化,面對信息化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從維護國家安全,提升服務能力,促進成果應用,加強市場監管,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角度修訂的。《測繪法》的修訂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法治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是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依法履職盡責,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引領和保障。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世界上80%的信息與地理位置有關,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已經成為各部門開展工作和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多年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領導和支持下,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主動服務龍江經濟大發展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創建國內首家地理信息產業園,在全國起到了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率先實現了“互聯網+地理信息”服務,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平臺。數字(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用科技手段支撐城市管理,提升了城市管理能力。歷經三年時間圓滿完成黑龍江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首次摸清了省地理國情家底。省衛星定位連續運行綜合服務系統初步運行,為精準農業、數字城管及新興的高精度導航定位產業提供了基礎支撐。測繪成果在各類工程建設、“多規合一”、自然資源監測、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國土空間開發、應急保障等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
前不久,省委對測繪地理信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全面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與時俱進,砥礪前行,切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測繪地理信息保障。
筑牢事業之基
全面履行測繪地理信息政府職能
新修訂的《測繪法》進一步強化和拓展了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職能,對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的職責進行了全方位規定,為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履職盡責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依據。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近年來,更是賦予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新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的期待要求。黑龍江(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作為負責全省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部門,在管理體制上兼具中直單位和省政府部門雙重管理職能,具有國家級隊伍先進的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優勢,將全面依法行政,切實履行好測繪地理信息政府職能。要加快推進省政府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簽訂“十三五”共建協議,繼續加強地市測管工作,推進地市績效考核,逐步建立起與地市測管事權相匹配的管理體制。要深刻把握國家行政審批改革精神,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建立以測繪單位信用管理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方式,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檢查監管機制,加強衛星導航服務監管,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強化測繪地理信息成果公共服務,促進市場活動規范有序。
強化保障服務
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
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是國家和省黨代會確定的任務,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提出了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五大業務”公益性職能,測繪地理信息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目標更加明確。要圍繞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要求,去除無效供給,創造龍江全面振興新需求的有效供給,從以測繪生產為主向發揮測繪在信息化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轉變,從提供單一的測繪產品為主向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服務模式轉變,建立“縱向延伸至市縣、橫向輻射至廳局”的為全省提供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新型服務體系,為測繪地理信息“十三五”規劃和有關測繪地理信息多項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的實施提供保障。
新修訂的《測繪法》指出:測繪地理信息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對需要,及時提供地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等測繪成果,做好遙感監測、導航定位等應急測繪保障工作”。應急測繪保障是“五大業務”之一,面對我省森林防火和江河防汛應急保障的現實需求,要制定出臺應急保障預案,建設應急測繪保障中心,打造專業的應急測繪保障隊伍,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的一流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充分發揮現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盡早發現、快速定位、測定現狀、監測變化、布防推演、輔助決策”的獨特“眼睛”作用。
新修訂的《測繪法》指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地理國情監測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中的作用”。國家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戰略高度,我們要在已經積累的服務于“多規合一”試點、生態紅線劃定、自然資源資產監管、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林地核查、“秸稈焚燒”督查等生態文明保護工作基礎上,以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精神,深入挖掘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所蘊含的巨大價值,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發揮地理國情大數據在現代農業、精準扶貧、三江平原糧食主產區監測、礦產資源型城市地表沉降等重大工程中支撐作用,推進實現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
加強公共服務
建立測繪成果應用共享體系
新修訂的《測繪法》指出:“應當建立健全政府部門間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地理信息廣泛應用。通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實現地理信息數據開放共享。”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掌握著全省最權威、最時效、最海量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要加快推進《黑龍江省地理信息數據交換和共享管理辦法》的立法進程,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數據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將省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升級打造為時空信息云平臺,建立黑龍江省地理空間大數據中心和“測繪云”,喚醒“沉睡”的大數據、釋放數據紅利,全面提供地理信息大數據服務。
加快戰略布局
推進地理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
新修訂的《測繪法》指出:“國家鼓勵發展地理信息產業,推動地理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按照省政府的部署,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挖掘出地理信息產業的經濟增長潛力,梳理出我省具有的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優勢、地理信息數據加工和人才培養優勢、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優勢。要按照省委要求,充分發揮省地理信息產業園核心企業、核心基地的輻射溢出帶動效應,將省地理信息產業作為“新字號”,做大做強,爭取在全國能夠領先突破。破瓶頸,補短板,關注增長點、戰略支撐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激發省地理信息產業園孵化器作用,積極參與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拓展“中蒙俄經濟走廊”服務外包業務,培育地理信息龍頭企業并推動主板上市,打造出全國知名品牌企業。依托我省的北斗衛星導航應用與位置服務產業優勢,助力我省實現農機設備自動導航、耕作位置監控的現代化大農業。立足長遠,積極探索在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自動投遞、智能交通、應急救援、反恐維穩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提高地理信息產業對龍江全面振興的貢獻。
我們要始終牢記“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的囑托,以新修訂的《測繪法》實施和龍江全面振興為新起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戰略部署,弘揚測繪優良傳統,牢記責任使命,銳意進取,拼搏實干,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新發展,努力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宏偉發展藍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譜寫中國夢的龍江新篇章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由南京環球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更多相關
7月1日起,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全面啟用!
按照《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加快使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通知》(國土資發〔2017〕30號)要求,原國土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確定,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系統各類國土資源空間數據...
七八元就敢中標!惡性競爭低價中標成測繪行業弊病
“在2015年國家的一個測繪項目中,原來計劃每畝土地大約40元的測量成本,結果在招標時,許多地方中標的價格僅為十幾元,有的地方甚至低至七八元,遠遠低于正常的成本價,造成了各種嚴重后果。”在近日舉行...
徠卡BLK2GO公共設施管理的應用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醫院、學校、發電廠、工廠等涵蓋了各種各樣的空間和建筑,公共設施和物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獲取直觀詳細的建筑和設施圖,是實現更好的管理手段。 一、應用需求: 疫情期間醫院公共設施調...
魔星MT20i全站儀偏心測量、中文編碼助力房地一體化權籍調查
國家為了進一步維護農民權益、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進鄉村振興,全國各地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農村房地一體化權籍調查工作。權籍調查包括土地權屬&房屋權屬調查、界址測量、宗地和房屋面積計算等。主...
【新品上市】徠卡Pegasus TRK家族再添新成員——多種配置,各盡所能
徠卡PegasusTRK集成激光雷達、全景相機、GNSS、IMU、SLAM以及機器學習芯片,可搭載于汽車、火車或船上采集毫米級的高精度點云和全景數據,智能軟件可以自主實現從路線優化、校準、數據處理到...
際上導航GS-130G手持激光雷達掃描系統:突破界限
際上導航GS-130G手持激光雷達掃描系統:開啟三維數字化新紀元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三維數據采集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傳統測繪和空間信息獲取的方式。際上導航推出的GS-130G手持激光雷...
徠卡MS60全站掃描儀在輕軌高架梁體檢測中的應用
中鐵蕪湖某制梁場是重要的軌道梁生產基地,專用于生產架設于橋墩上的PC軌道梁。軌道梁生產規格要求控制在與設計值誤差不大于3mm,軌道直線段的梁體一般為規則的長方體,檢測起來比較容易;但在緩和曲線和圓...
千尋位置CEO陳金培:為什么時空智能已成基礎設施?
將懸掛在浩瀚宇宙中的衛星定位與導航能力,落地進手機、汽車與小學生書包中,共經歷了六年的艱難探索。 “一波又一波的數字化浪潮除了得益于互聯網、計算網兩大基礎...